close
昨晚透過影像了解台灣的過去
今天則是藉由文字更進一步的去了解電影裡的內涵
對我而言,那時此刻的電影搭配書本是最好的呈現方式。將台灣五十年來的電影史濃縮成短短的兩小時,抑或兩百多頁的文字,確實會有些缺失。但當電影搭配上書本後,對於這五十年來的台灣電影以及導演楊力州本身的想法就能有更多更深層的體會。



書中的安排將台灣電影史分為五個十年,每個時期的重點與電影相同,不同於電影的地方是多了許多楊力州導演自己的想法,也對於電影裡頭一些剪輯的安排做了說明。在看完電影後,再來閱讀文字,比較能了解導演說的一些場景,也比較能產生共鳴。另一個不同處,則是書中是以介紹<我的少女時代>與<那些年>這類的懷舊電影作結,順勢提到了拍攝<那時此刻>的契機,這部分是電影並未著墨的。

「不要忘了,你身體裡的有些DNA你必須讓它展現出來;不要忘了,電影應該跟社會、跟人群有關係」(p.209)

其中感觸最深的篇章是講述近年紀錄片發展的部分,也許是因為發生在自己這個時代,或是因為本身喜歡紀錄片與社會結合的展現。紀錄片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寫實記載了那個當下,不像劇情片的虛構、也沒有隱約的距離感。但,對我來說紀錄片仍然屬於和本地觀眾說故事,要成為能向世界觀眾述說、讓世界了解台灣,還有一段路要走。在國片逐漸復甦的同時,要如何讓台灣電影向外發展是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對於「電影」,楊力州導演在書中有個很適合的比喻:電影就是鏡子和窗戶,鏡子可以映照出自己,窗戶則可以讓我看到不理解、不熟悉的世界。
正是因為如此,電影才能夠有如此大的魔力去反映、影響一個世代。


書名: 我們的那時此刻
作者: 楊力州
出版社: 30雜誌
電影官方粉專: https://goo.gl/Yy5cdD
arrow
arrow

    夜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